内容简介 · · · · · ·
俄国流放制度的溯源之作!
探寻影响现代俄国民族心灵乃至历史未来的流放之地!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丹尼尔·比尔运用19世纪的新闻报道、官方报告和俄国小说,为读者呈现出了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残酷性及其囚犯悲剧性又鼓舞人心的命运。
☆近代俄国史上诸多大人物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 宁都有流放西伯利亚经历,流放制 度如何塑造近代俄罗斯民族的心灵以及影响俄国历史的命运?
☆2017年坎迪尔历史奖大奖作品,入围2017年沃尔夫森历史奖、2017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和2017年朗曼-今日历史图书奖,被评为《泰晤士报》、《旁观者》、《BBC历史》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内容简介
西伯利亚被称为“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从19世纪初到俄国革命,沙皇政权将超过100万名囚犯及其家人流放到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本书生动刻画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进分子、农奴制和村庄政治的受...
俄国流放制度的溯源之作!
探寻影响现代俄国民族心灵乃至历史未来的流放之地!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丹尼尔·比尔运用19世纪的新闻报道、官方报告和俄国小说,为读者呈现出了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残酷性及其囚犯悲剧性又鼓舞人心的命运。
☆近代俄国史上诸多大人物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列 宁都有流放西伯利亚经历,流放制 度如何塑造近代俄罗斯民族的心灵以及影响俄国历史的命运?
☆2017年坎迪尔历史奖大奖作品,入围2017年沃尔夫森历史奖、2017年普希金俄语图书奖和2017年朗曼-今日历史图书奖,被评为《泰晤士报》、《旁观者》、《BBC历史》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图书。
⊙内容简介
西伯利亚被称为“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从19世纪初到俄国革命,沙皇政权将超过100万名囚犯及其家人流放到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本书生动刻画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进分子、农奴制和村庄政治的受害者、追随丈夫和父亲的妻子与孩子的历史,以及逃犯和赏金猎人的历史。
本书启用了俄罗斯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档案馆中大量此前不为人知的一手资料,讲述了沙皇俄国奋力管理其可怕的刑罚殖民地的故事,以及西伯利亚对现代世界的政治力量的重大影响。
⊙媒体&名人推荐
☆表述精湛,扣人心弦……全书生动描述了种种关于罪与罚、赎罪、爱和可怖暴力的惊人与悲伤故事。书中人物包括专制者、杀人者、卖淫者、英雄。这是一部绝妙的佳作。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我们很难去想象这个在沙皇统治时期地狱般的西伯利亚刑罚殖民地。这部历史著作描绘了一幅生动、恐怖的图景……该书极其引人入胜,富于真实事例和逸闻轶事。
——大卫·阿罗诺维奇,《泰晤士报》
☆关于沙皇统治时期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杰出新历史著作……令人信服地将西伯利亚置于19世纪俄国乃至欧洲历史的中心。
——《经济学人》
☆采用了大量资料……这些丰富的材料,造就了这部有着细微细节的历史著作……它把“西伯利亚”这个名字的可怕之处变得如此生动、如此清晰。
——《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简介 · · · · · ·
丹尼尔·比尔(Daniel Beer),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高级讲师。他是《变革中的俄国:人文科学和自由主义现代性的命运,1880—1930年》(Renovating Russia: The Human Sciences and the Fate of Liberal Modernity, 1880–1930)一书的作者。
目录 · · · · · ·
1 流放制度的起源 9
2 界 标 31
3 折断的剑 57
4 涅尔琴斯克的矿山 91
5 民主共和国 115
6 西伯利亚人 150
7 刑罚堡 181
8 “以自由的名义!” 214
9 库库什金将军的军队 244
10 萨哈林岛 271
11 鞭 打 304
12 “失败者要倒霉了!” 330
13 收缩的大陆 366
14 严峻的考验 393
尾声 红色西伯利亚 427
致 谢 432
注 释 434
出版后记 509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死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死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死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 更多书评10篇
-
汗青堂 (我们划船也不用桨。)
参政院广场起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至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但十二月党人运动十年前就在帝国陆军中开始形成。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在1812年与拿破仑和入侵的法国人作战时认识到了俄国人民。这场战争锻造出了新的兄弟情谊以及军官和他们的部下之间的忠诚。俄国农民(其中很多人是农奴)在战争中表现出,他们能够对祖国忠诚可靠、无私奉献。年轻的贵族曾在战争中和作为他们的合法财产的农奴并肩作战,战后刚返回俄国。 这些贵族...2019-06-04 09:56 2人喜欢
参政院广场起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至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但十二月党人运动十年前就在帝国陆军中开始形成。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在1812年与拿破仑和入侵的法国人作战时认识到了俄国人民。这场战争锻造出了新的兄弟情谊以及军官和他们的部下之间的忠诚。俄国农民(其中很多人是农奴)在战争中表现出,他们能够对祖国忠诚可靠、无私奉献。年轻的贵族曾在战争中和作为他们的合法财产的农奴并肩作战,战后刚返回俄国。
这些贵族就开始努力让自己适应那段振奋人心的战斗经历。对他们来说,农奴制是一个可耻的提醒物,提醒着他们俄国的落后以及受过教育的富裕精英阶层和穷困潦倒的农民阶层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经过1812年的严峻考验的历练,军官们对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忠诚开始高于他们对会沙皇王朝的忠诚。
回应 2019-06-04 09:56 -
汗青堂 (我们划船也不用桨。)
18世纪,伴随着俄国沙皇权力的集中,越来越多的群体成为被流放的对象。 随着国家在18世纪加强中央集权,它不断增加对社会的控制。很多此前无罪的活动(砍伐橡树、采盐、流浪、进入私人土地、乞讨等)变成罪行,并可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 随着农奴制加紧对俄国农民的控制,国家和不愿放弃自由的百姓之间的暴力冲突也出现了。兵败的起义者如果躲过了大屠杀和绞刑架,就会戴着镣铐被送往西伯利亚。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造反,而只... (2回应)2019-05-28 10:45 3人喜欢
18世纪,伴随着俄国沙皇权力的集中,越来越多的群体成为被流放的对象。
随着国家在18世纪加强中央集权,它不断增加对社会的控制。很多此前无罪的活动(砍伐橡树、采盐、流浪、进入私人土地、乞讨等)变成罪行,并可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
随着农奴制加紧对俄国农民的控制,国家和不愿放弃自由的百姓之间的暴力冲突也出现了。兵败的起义者如果躲过了大屠杀和绞刑架,就会戴着镣铐被送往西伯利亚。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造反,而只是想要逃离农奴制和长达25年的兵役,于是他们躲进俄国的乡村。一旦被查出无法出具证件便会被当做农奴和逃兵,从而遭受鞭打和流放。
18世纪后期,俄国第一次出现了思想领域的反对力量。历任沙皇都把宗教当作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壁垒。叶卡捷琳娜大帝流放了成千上万名旧礼仪派成员和乌托邦教派。并且在政治上持批判意见的思想家也开始被流放,因为写作了批判俄罗斯帝国的政治、社会和道德堕落的书籍,作家拉吉舍夫被判流放十年,他可以被视为是后世思想反叛者的先驱。
除此之外,俄国在西伯利亚不断发展的刑罚工厂仍然面临长期的劳动力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试图向帝国各地的一系列社会机构和公共机构授予行政流放的权力。1736年,工厂、矿山和冶炼厂的私人所有者及国有工厂的经理获得了流放“表现不当的工人”的权力。农奴主也可以摆脱那些不顺从、不中用或者仅仅是自己不喜欢的农奴。
但俄国农民并不是专横主人的被动伤害者;他们也把流放制度用作社会控制和净化的工具。农民社区时常和农奴主勾结,对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实行行政流放。摆脱那些给村庄造成经济负担的人符合他们双方的既得利益,但这些人唯一的罪过就是没有工作能力或头脑愚钝。
2回应 2019-05-28 10:45 -
-
如果说尼古拉一世和他的大臣们没有从身体上消灭十二月党人,那他们也是在努力从政治上消灭十二月党人作为俄国精英阶层的宪制改革代表的地位。但是他们没有成功消灭,因为十二月党人流放西伯利亚的故事是一个反败为胜的故事。十二月党人被支持者崇拜,他们的道德权威在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不断增长,在他死后他们则将鼓舞下一代激进人士
2019-08-10 10:40
-
-
汗青堂 (我们划船也不用桨。)
18世纪,伴随着俄国沙皇权力的集中,越来越多的群体成为被流放的对象。 随着国家在18世纪加强中央集权,它不断增加对社会的控制。很多此前无罪的活动(砍伐橡树、采盐、流浪、进入私人土地、乞讨等)变成罪行,并可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 随着农奴制加紧对俄国农民的控制,国家和不愿放弃自由的百姓之间的暴力冲突也出现了。兵败的起义者如果躲过了大屠杀和绞刑架,就会戴着镣铐被送往西伯利亚。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造反,而只... (2回应)2019-05-28 10:45 3人喜欢
18世纪,伴随着俄国沙皇权力的集中,越来越多的群体成为被流放的对象。
随着国家在18世纪加强中央集权,它不断增加对社会的控制。很多此前无罪的活动(砍伐橡树、采盐、流浪、进入私人土地、乞讨等)变成罪行,并可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
随着农奴制加紧对俄国农民的控制,国家和不愿放弃自由的百姓之间的暴力冲突也出现了。兵败的起义者如果躲过了大屠杀和绞刑架,就会戴着镣铐被送往西伯利亚。还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造反,而只是想要逃离农奴制和长达25年的兵役,于是他们躲进俄国的乡村。一旦被查出无法出具证件便会被当做农奴和逃兵,从而遭受鞭打和流放。
18世纪后期,俄国第一次出现了思想领域的反对力量。历任沙皇都把宗教当作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壁垒。叶卡捷琳娜大帝流放了成千上万名旧礼仪派成员和乌托邦教派。并且在政治上持批判意见的思想家也开始被流放,因为写作了批判俄罗斯帝国的政治、社会和道德堕落的书籍,作家拉吉舍夫被判流放十年,他可以被视为是后世思想反叛者的先驱。
除此之外,俄国在西伯利亚不断发展的刑罚工厂仍然面临长期的劳动力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试图向帝国各地的一系列社会机构和公共机构授予行政流放的权力。1736年,工厂、矿山和冶炼厂的私人所有者及国有工厂的经理获得了流放“表现不当的工人”的权力。农奴主也可以摆脱那些不顺从、不中用或者仅仅是自己不喜欢的农奴。
但俄国农民并不是专横主人的被动伤害者;他们也把流放制度用作社会控制和净化的工具。农民社区时常和农奴主勾结,对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实行行政流放。摆脱那些给村庄造成经济负担的人符合他们双方的既得利益,但这些人唯一的罪过就是没有工作能力或头脑愚钝。
2回应 2019-05-28 10:45 -
汗青堂 (我们划船也不用桨。)
参政院广场起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至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但十二月党人运动十年前就在帝国陆军中开始形成。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在1812年与拿破仑和入侵的法国人作战时认识到了俄国人民。这场战争锻造出了新的兄弟情谊以及军官和他们的部下之间的忠诚。俄国农民(其中很多人是农奴)在战争中表现出,他们能够对祖国忠诚可靠、无私奉献。年轻的贵族曾在战争中和作为他们的合法财产的农奴并肩作战,战后刚返回俄国。 这些贵族...2019-06-04 09:56 2人喜欢
参政院广场起义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至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但十二月党人运动十年前就在帝国陆军中开始形成。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在1812年与拿破仑和入侵的法国人作战时认识到了俄国人民。这场战争锻造出了新的兄弟情谊以及军官和他们的部下之间的忠诚。俄国农民(其中很多人是农奴)在战争中表现出,他们能够对祖国忠诚可靠、无私奉献。年轻的贵族曾在战争中和作为他们的合法财产的农奴并肩作战,战后刚返回俄国。
这些贵族就开始努力让自己适应那段振奋人心的战斗经历。对他们来说,农奴制是一个可耻的提醒物,提醒着他们俄国的落后以及受过教育的富裕精英阶层和穷困潦倒的农民阶层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经过1812年的严峻考验的历练,军官们对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忠诚开始高于他们对会沙皇王朝的忠诚。
回应 2019-06-04 09:56
-
如果说尼古拉一世和他的大臣们没有从身体上消灭十二月党人,那他们也是在努力从政治上消灭十二月党人作为俄国精英阶层的宪制改革代表的地位。但是他们没有成功消灭,因为十二月党人流放西伯利亚的故事是一个反败为胜的故事。十二月党人被支持者崇拜,他们的道德权威在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间不断增长,在他死后他们则将鼓舞下一代激进人士
2019-08-10 10:40
22 有用 埴轮 2019-06-04
再次感叹下外国学者真的是太会写书了,严谨而不失文采,作为一本对制度的考察,把这一制度的源起、变迁与终结,制度参与者的身份、能动与评价,以及制度的上层设计与实际运转都毫无遗漏地做了审视,却又把这一系列的面向与情节化的叙事毫无滞涩地结合在一起,在客观性与可读性上达到了精妙的平衡。
2 有用 emma 2019-06-25
好看!不多说了!现在在淘宝当当天猫店上半价销售,赶紧买!
8 有用 艾瑞克 2019-06-24
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变迁史也是沙皇俄国的衰亡史,流放制度不断收紧亦是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反应之一。然而,讽刺的是,流放制度与流放地并未随着沙皇一起退出历史舞台,反倒如诅咒一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滋长出更黑暗的恶。死屋与古拉格的差别、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索尔仁尼琴的差别,就是专制主义与极权主义的差别,在这差别中有人甚至开始怀念沙皇时期的流放制度;这种相似性是不是正如镜子一般?
3 有用 倔强的小野猪 2019-06-23
在沙皇政权的设想中,流放制度能够同时实现惩罚与殖民两个目的。但因为官僚无能、贪污腐败和对真实状况的漠视导致这两个原本就矛盾重重的目的相互阻碍。西伯利亚没有蓬勃发展的殖民地,只有西伯利亚农民与逃亡流放者无尽的彼此报复。残暴的肉刑与非人的环境没有将人改造成沙皇政权“理想的样子”,反而激发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日渐衰弱的沙皇政权制造了一件武器,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挥动它。讽刺的是,这件武器... 在沙皇政权的设想中,流放制度能够同时实现惩罚与殖民两个目的。但因为官僚无能、贪污腐败和对真实状况的漠视导致这两个原本就矛盾重重的目的相互阻碍。西伯利亚没有蓬勃发展的殖民地,只有西伯利亚农民与逃亡流放者无尽的彼此报复。残暴的肉刑与非人的环境没有将人改造成沙皇政权“理想的样子”,反而激发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日渐衰弱的沙皇政权制造了一件武器,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挥动它。讽刺的是,这件武器却在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者手中发挥出更为可怕的威力。 (展开)
3 有用 闵中智 2019-06-28
东西西伯利亚的首都依库尔兹克与托波尔斯克加上涅尔琴斯克的矿山,是作者着重笔墨最多的三个地区。 从尼古拉一世放逐贵族十二月党人,再到几次波兰民族主义者和匈牙利起义军;鄂木斯克的刑罚堡、伴着布谷鸟“库库什金将军”的叫声从泰加林逃走的流浪者;西伯利亚地区饱和后萨哈林岛上特别是女性的悲惨生活和1905年后春笋一般的布尔什维克,作者研究之深令人叹服。 只是,这个话题和古拉格一样敏感,能放出来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东西西伯利亚的首都依库尔兹克与托波尔斯克加上涅尔琴斯克的矿山,是作者着重笔墨最多的三个地区。 从尼古拉一世放逐贵族十二月党人,再到几次波兰民族主义者和匈牙利起义军;鄂木斯克的刑罚堡、伴着布谷鸟“库库什金将军”的叫声从泰加林逃走的流浪者;西伯利亚地区饱和后萨哈林岛上特别是女性的悲惨生活和1905年后春笋一般的布尔什维克,作者研究之深令人叹服。 只是,这个话题和古拉格一样敏感,能放出来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展开)
0 有用 豆友201169040 2019-08-20
真的很刺激。
0 有用 豆友202370043 2019-08-20
good
0 有用 🍒世界斑驳🍒 2019-08-20
事实证明,用流放代替殖民是不成功的。所以上层的一个想法、一种决策往往影响了整个国家,然而所达到的效果很可能会背离初衷,这就需要后续的反馈和不断调整修正,但当时的统治阶级是绝对不会意识到或承认自己的错误的,特别是在一个父权帝国。沙俄的残酷暴虐源于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封建制度的层层压迫,在这样一个压迫如此极端的国家也难怪后来会产生如此极端的反抗,最后尼古拉二世一家全部死在革命党人子弹下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事实证明,用流放代替殖民是不成功的。所以上层的一个想法、一种决策往往影响了整个国家,然而所达到的效果很可能会背离初衷,这就需要后续的反馈和不断调整修正,但当时的统治阶级是绝对不会意识到或承认自己的错误的,特别是在一个父权帝国。沙俄的残酷暴虐源于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封建制度的层层压迫,在这样一个压迫如此极端的国家也难怪后来会产生如此极端的反抗,最后尼古拉二世一家全部死在革命党人子弹下也就显得理所当然,后来的十月革命、大清洗,各种极端的手段也就不在显得难以理解了。也是因为流放制度,产生了俄罗斯民族艺术家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忧郁、悲悯的风格,不论是绘画还是音乐,我想了解历史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展开)
0 有用 喵喵 2019-08-20
历史流放内
0 有用 mimina 2019-08-19
verr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