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原作名: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译者: 曹晚红
出版年: 2017-1-1
页数: 276
定价: 39.8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5737488
内容简介 · · · · · ·
青少年必备的心理学读本,家长与教师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工具书,青少年了解自我、解疑释惑、健康成长的必读书。
畅销80余年的心灵成长读本,自第一版发行已逾八十年,版本无数,本书是译者呕心沥血的版本,译文简洁流畅,十分契合当下的读者受众。
本书的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 · · · · ·
一、 生活的意义/1
1.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2
2.人生的三大事实/4
3.社会情感/7
4.童年对人生的影响/11
5.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16
6.合作的重要性/19
二、心灵与肉体/21
1.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22
2.情感影响发展/25
3.身形、性格与心智/37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41
1.自卑情结/42
2.追求优越感/49
3.设立有意义目标/53
四、早期的记忆/61
1.理解记忆/62
2.关于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65
3.行为的根源——早期记忆/74
五、梦/81
1.关于梦/82
2.弗洛伊德学派与梦/84
3.个体心理学派与梦/86
4.梦的构成/90
5.常见的梦/94
六、家庭的影响/105
1.母亲的影响/106
2.父亲的角色与责任/116
3.为人父母/121
七、学校的影响/135
1.教育的变革/136
2.教师的角色/137
3.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141
4.天赋与习得/145
5.区分孩子的个性/148
6.顾问会议的工作/154
八、青春期/157
1.什么是青春期/158
2.心理特征/158
3.生理特征/159
4.青春期的挣扎/160
5.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165
6.正视青春期/169
九、犯罪及其预防/171
1.犯罪心理/172
2.罪犯的类型/181
3.合作的重要性/189
4.如何矫治犯罪行为/198
十、职 业/207
1.平衡生活的三条系带/208
2.职业的早期训练/210
3.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212
4.对待职业的态度/216
十一、人及其同伴/219
1.人类需要团结/220
2.利己主义/222
3.过失犯罪/227
4.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228
十二、爱情与婚姻/231
1.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232
2.夫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235
3.不适合结婚的人/242
4.婚姻观与人生观/247
阿德勒年谱/25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23条 )
-
所有被宠坏的孩子都会害怕某些东西,他们用他们的害怕来吸引注意,结果就使这种情绪成为他们生活样式的一部分。他们利用它来获得和母亲重新紧密联系的目标。胆小的孩子一定是被宠惯的孩子,而且他还想继续受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5页 -
有时,这些被宠坏的孩子会害梦魇,并且在睡眠中大哭出声。这是一种众所皆知的病征,但是只要睡眠被认为是和清醒互相对立的状态,它就不可能被了解。然而,这是错误的,睡眠和清醒并不互相对立,他们是同一种东西的变异。在他的梦里,孩子行为的方式和他清醒时大致是相同的。他想改变情境使之符合自己利益的目标影响了他的整个身体和心灵,在经过训练和积累经验之后,他会找出达到其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即使在他睡眠的思想中,和他目标符合一致的影像和记忆也会进入他的心灵。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在几次经验之后会发现,如果他想再和母亲在一起,能够吓坏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有用的。即使他们长大了,被宠坏的孩子仍然会保存他们那充满焦虑的梦。在梦中被吓坏是获取注意的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了机械式的习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5页
喜欢读"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的人也喜欢 · · · · ·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自卑是人天生自带的属性,如何超越,且看大师阿尔弗雷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己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对自卑情绪下了一个定义: 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自己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卑情绪是每个人都会存在且天生存在的。因为我们称之为为“成... (展开)
生而为人,目的何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在本书中陈述了人生的三大事实——我们属于人类,并居住于地球之上;并非人类唯一成员,必须与他人保持联系;存在两性区别,人类延续必须依赖于此。生活中要面临三大问题,也就是职业相关问题,友谊问题,爱情问题。书中提到了几个具有建设性的说... (展开)> 更多书评 17篇
-
这一章这一节真的非常精彩,堪称全书的高潮(至少在我这儿)。每隔一页就想写一条读书笔记。 所有被宠坏的孩子都会害怕某些东西,他们用他们的害怕来吸引注意,结果就使这种情绪成为他们生活样式的一部分。他们利用它来获得和母亲重新紧密联系的目标。胆小的孩子一定是被宠惯的孩子,而且他还想继续受宠。 有时,这些被宠坏的孩子会害梦魇,并且在睡眠中大哭出声。这是一种众所皆知的病征,但是只要睡眠被认为是和清醒互相对立...
2019-01-02 16:56 2人喜欢
这一章这一节真的非常精彩,堪称全书的高潮(至少在我这儿)。每隔一页就想写一条读书笔记。
所有被宠坏的孩子都会害怕某些东西,他们用他们的害怕来吸引注意,结果就使这种情绪成为他们生活样式的一部分。他们利用它来获得和母亲重新紧密联系的目标。胆小的孩子一定是被宠惯的孩子,而且他还想继续受宠。 引自 六、家庭的影响//1.母亲的影响 有时,这些被宠坏的孩子会害梦魇,并且在睡眠中大哭出声。这是一种众所皆知的病征,但是只要睡眠被认为是和清醒互相对立的状态,它就不可能被了解。然而,这是错误的,睡眠和清醒并不互相对立,他们是同一种东西的变异。在他的梦里,孩子行为的方式和他清醒时大致是相同的。他想改变情境使之符合自己利益的目标影响了他的整个身体和心灵,在经过训练和积累经验之后,他会找出达到其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即使在他睡眠的思想中,和他目标符合一致的影像和记忆也会进入他的心灵。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在几次经验之后会发现,如果他想再和母亲在一起,能够吓坏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有用的。即使他们长大了,被宠坏的孩子仍然会保存他们那充满焦虑的梦。在梦中被吓坏是获取注意的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了机械式的习惯。 引自 六、家庭的影响//1.母亲的影响 印象中,妈妈陪我睡觉应该是到了我小学中高年级,但也许并不是真的。分床开始时,她可能会先陪我睡着,然后走掉,直到有一天,我半夜醒来发现她不在,才意识到其实妈妈早就没有陪我睡了。而我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都会做噩梦,最常见的是有人追杀我,或用枪顶着我太阳穴、或用大砍刀对准我的腰,有时是荒凉、空无一人的室外梦境,有时是有父母在场的灵异事件(我称为鬼梦),最可怕是在自己家里的梦境,因为它会让我醒来后继续对身处的每一个角落感到恐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就是作者描述的一种被宠惯的孩子。
小时候我特别害怕噩梦,并且会在做噩梦之后的当晚或几天都让妈妈陪我睡觉。读到这里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害怕噩梦的原因不是我天生胆小,而是我潜意识里希望得到妈妈的关照和陪伴,我对我妈的依赖心可能是过重的。
而最神奇的就是到了大学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噩梦,真的是一次也没有,最多梦见个蟑螂哈哈。我一直以为是我成年了,胆量有了高度提升,现在觉得,完全可以解释为,上大学以后,我无法再通过吓坏自己的手段来获取母亲的关注(曾经也只是潜意识里的,并非故意为之),所以这种“噩梦的手段”被我的大脑彻底抛弃了。
回应 2019-01-02 16:56 -
作者全书强调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合作”。他认为很多精神病人得病的真正原因是缺乏合作精神,只要病人能站在平等合作的立场上和他的同伴发生联系,他便会很快痊愈。 这里我想到两部电影,第一部是《美丽心灵》,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纳什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自己幻想出了一些不存在的同伴,在他发病的时候,宁可相信自己构造的幻象,也无法相信真实的妻子和医生;第二部是《丈夫得了抑郁症》,患有抑郁症的丈夫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2019-01-07 16:23 1人喜欢
-
星梦泪痕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一、生活的意义 1、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事物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事物对我们人类的意义。即使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最简单的事物,人类在接触它们的时候也是从自己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看待它们的。如果有人想脱离意义的范畴,而使自己仅仅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之中,那么他一定非常不幸:他将与自己周围的人丧失沟通的基础,他的行为无论是对他自己,或是对其他人都毫不起作用,都没有任何意义。我...2018-08-06 12:38
一、生活的意义
1、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
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事物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事物对我们人类的意义。即使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最简单的事物,人类在接触它们的时候也是从自己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看待它们的。如果有人想脱离意义的范畴,而使自己仅仅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之中,那么他一定非常不幸:他将与自己周围的人丧失沟通的基础,他的行为无论是对他自己,或是对其他人都毫不起作用,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
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真实”指的是对人类的真实,对人类目标和计划的真实。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所谓“真实”。
2、人生的三大事实
之一:我们人类居住在地球之歌贫瘠星球的表面上,我们没有办法脱离地球的表面去讨生活。
之二:我们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我们四周还有其他人 ,只要我们活着,就必然要和他们发生联系。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我们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
之三: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
三个问题:职业、社会、性
3、社会情感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每个人都努力地想使自己变得重要,但是如果他不能认识到人类的重要性是依赖他们对别人的生活所做出的贡献而定的,那么他必定会踏上错误的道路。
4、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5、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6、合作的重要性
二、心灵与肉体
1、心灵与肉体的交互作用
回应 2018-08-06 12:38 -
沈寒冰冰冰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由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富兰克林 ·罗斯福患有小儿麻痹症,通过奋斗却最终成为美国总统。) 有时候,一方面的缺陷也会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补偿。(尼采身体羸弱,可是他却弃剑就笔,写下不朽的权力哲学。) 对书里的例子存疑,这或许是一个方面,但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止于此,甚至这很有可能并不是他们...2018-01-16 16:38
-
以后,阿德勒更体会到: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早感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因为他们身体弱小,必须仰赖成人生活,而且一举一动都受成人控制。当儿童们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他们能够做的事情的借口时,他们便会发展出神经病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构成“自卑情结”。因此,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2019-10-07 09:17
-
1.自卑情节 我们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一直保持勇气,我们便能直接实际而完美的方法-改进环境-来脱离这种感觉。没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来解决自己的紧张状态,我们应该找出他在生活样式中表现出的特殊气馁,在他缺乏勇气之处鼓励他。否则他将采取自欺来获取优越感来自我陶醉。 2.追求优越感 我们必须看到它表面下隐藏的本质,必须找出其潜在的一致性,其人格的整体。每一个问题者都采取了适当...
2019-12-03 13:34
1.自卑情节
我们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一直保持勇气,我们便能直接实际而完美的方法-改进环境-来脱离这种感觉。没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来解决自己的紧张状态,我们应该找出他在生活样式中表现出的特殊气馁,在他缺乏勇气之处鼓励他。否则他将采取自欺来获取优越感来自我陶醉。
2.追求优越感
我们必须看到它表面下隐藏的本质,必须找出其潜在的一致性,其人格的整体。每一个问题者都采取了适当的行动,已达到他们认为是优越的地位,他们不可能抨击自己的病症,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目标,就应该有这样的病征。
3.设立有意义的目标
我们必须探求的是,他们选用某种病征的目的,以及这种目的与一般优越感目标之间的关联。只要他们的目标依旧未变,他就必须找出新的毛病。有一种精神病患者能够以惊人的速度甩掉他们的病症,并毫不迟疑地在选用一种新的病症。
没有学会如何了解儿童的人是不可能了解成人的。自卑情节告诉他们,在合作中获取成功,没你的份,每种目标都可能含有少许的错误在里面,而我们也总能找出某些东西来吹毛求疵,我们都能看到,在各种特殊的目标里,和真正的补偿作用在一起的,还有对某些可能性的排拒或对某种自我限制训练。
回应 2019-12-03 13:34 -
关键词:焦虑,情感,生活方式,合作能力,对优越感的追求,明确的目的 1.两者交互作用:心灵的功能在于决定动作的方向,当然它只能在肉体所拥有的及它可能被训练发展出来的能力之内。一种表现最好的了解方法是将他依外形分解成简单的动作,以偷窃为例,我们不能批评他得最后目标,但可以指出他在实现目标时选择了错误的途径。 2.情感影响发展 文化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做的各种动作的结果。生活方式必须被感情加强后才能引起...
2019-12-02 13:49
关键词:焦虑,情感,生活方式,合作能力,对优越感的追求,明确的目的
1.两者交互作用:心灵的功能在于决定动作的方向,当然它只能在肉体所拥有的及它可能被训练发展出来的能力之内。一种表现最好的了解方法是将他依外形分解成简单的动作,以偷窃为例,我们不能批评他得最后目标,但可以指出他在实现目标时选择了错误的途径。
2.情感影响发展
文化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做的各种动作的结果。生活方式必须被感情加强后才能引起行为,目标一旦确定,感情会为了要获得它而适应自身。不能配合环境也无法满足环境要求的肉体,会被心灵当作是一种负担。只要心灵找出克服困难的正确方法,有缺陷的器官也能成为重大的利益来源。只有决心为团体有所贡献而兴趣又不集中于自己身上的儿童,才能成功的学会补偿其缺憾之道,只想逃避困难的儿童,必将继续落后他人,如果他们的想法只是担心他们不去别人,而没有其他目标,那么不会真正有所进步。
想要集中全力克服困难,必然有一个要全力以赴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以他现实的兴趣,对别人的兴趣以及对合作的兴趣为基础的。
孩子想反抗父母给他的待遇,必然会找出自己的方法,来攻击他们最大的弱点(父母最在意和强调的点)。每一种情绪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到身体上,并将他的情绪表现在某种可见的形式中,也许是他身体的姿势或态度等等。
3.身体、性格和心智
体型与性格
通过有计划的打击,我们可能把任何一个小孩变成举止像神经质的人。他们的缺点被过分强调,而他们也变成大众迷信的牺牲品。
个人的情绪和思想必定会全部和生活样式调和一致。如果我们看到某种情绪很明显地引起了困难,而且违反了个人利益,只想改变这种情绪时完全没用的。它是个人生活方式的正当表现,只有改变其生活方式,才能将其斩草除根。
回应 2019-12-02 13:49 -
1.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对现实的解释,人类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诠释生活的意义,他的一举一动都蕴含他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 2.人的现实生活不得不受三条事实的制约:职业、社会、性。 职业:我们认为哪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 社会: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我们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必须考虑到他人。 3.社会情感 个...
2019-12-02 00:55
1.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对现实的解释,人类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诠释生活的意义,他的一举一动都蕴含他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
2.人的现实生活不得不受三条事实的制约:职业、社会、性。
职业:我们认为哪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
社会: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我们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必须考虑到他人。
3.社会情感
个人的重要性依赖他们对别人的生活所做出的贡献而定。合作与奉献,归属感和社会兴趣,共同的意义,一种对他人和社会都有贡献的状态。
做别人的礼物
4.童年对人生得理想
生理缺陷:不被接纳和理解导致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只对自己感兴趣,无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人身上,产生自己北这个世界侮辱了的错误感觉。
娇宠:期待别人把他的愿望当成命令看待,当他们看不到他们所习惯的谄媚和顺从时,就会觉得自己被出卖了。
忽视:这样的儿童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构建了一种没有把这些友善力量考虑在内的生活解释。从而高估遇到的困难,低估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和旁人的帮助和善意。
他不知道他能用对别人有利的行为来赢取感情和尊重,每个人都有对别人发生兴趣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被启发,磨练,否则其发展会收到挫折。
5.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每件记忆都是值得纪念之物。记忆的重要性,在于他们被当作何物,对他们的解释,以及它们对现在及未来生活的影响。
训练他们更合作更有勇气地面对生活。
6.合作的重要性
每种生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作的能力,每种工作必须在人类社会的构架之下,以能够增进人类福的方式来执行,只有了解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给予)的人,才能有较大的机会克服困难。
我们必须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能够对付它,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
回应 2019-12-02 00:55
0 有用 小姐会飞 2018-04-17
1870-1937 奥地利维也纳 1932年出版 原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写的很好 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原生家庭对童年可能的影响 如何当好的父母 阿德勒是内心温柔的教育者 罪犯缺乏对社会/合作/他人的兴趣 (合作与对能力的自我认知 “在我们的文化里,大部分人在他们的困难超过某一限度之后,合作的能力就荡然无存了。”)把自己视作和他人平等的个体... 1870-1937 奥地利维也纳 1932年出版 原名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写的很好 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原生家庭对童年可能的影响 如何当好的父母 阿德勒是内心温柔的教育者 罪犯缺乏对社会/合作/他人的兴趣 (合作与对能力的自我认知 “在我们的文化里,大部分人在他们的困难超过某一限度之后,合作的能力就荡然无存了。”)把自己视作和他人平等的个体 不高于也不低于 承担相应的责任 付出相应的劳动与合作 得到相应的价值 婚姻需要勇气和平等 是长期的承诺 是自信 是两个人的合作 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不做 “生活战线上的逃兵” (展开)
0 有用 Madeline 2019-04-22
我超越了吗?
1 有用 下潜上升小阿月 2019-02-18
★★★⭐;前半段是精华,对个体、回忆、自卑形成、合作重要性的阐释都很有启发;后半段读来更像是逻辑不清,内容循环重复的成长指南,虽仍然是有启发的,却没有突破点,读来十分不快;整体来说还是很推荐
4 有用 俺 2018-08-14
18书65。二十年前,看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被惊得一愣一愣。今天,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感觉有点鸡汤文。
0 有用 Yue 2018-07-05
阿德勒总是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问出正确的问题。亦再次证明,无论多少年过去,人的根本及对自身的困惑不曾改变。
0 有用 已有窝 2019-12-06
心理学必读书。很赞,不知道是否自己有病,看到每一处总感觉跟自己很相似。 书中不仅教育了自己怎么克服自卑,还教导成年人如何教育孩子。 大力推荐!
0 有用 如花般灿烂 2019-12-05
读起来会有些生涩!但不影响里面的内容经典!
0 有用 洛里斯的咩咩星 2019-12-02
更偏向认知心理学和育儿教育学。 第一,人生的三大事实。人类居住在这一地球之上;人必然和其他人发生联系;人类有两种性别。三种事实带来三个问题:谋求职业、互助合作、调整自身。 第二,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即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 第三,我们永远无法到达我们生命的最高目标,自卑由弱小的婴孩时期产生且是全人类的共同感觉,也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 第四,生活... 更偏向认知心理学和育儿教育学。 第一,人生的三大事实。人类居住在这一地球之上;人必然和其他人发生联系;人类有两种性别。三种事实带来三个问题:谋求职业、互助合作、调整自身。 第二,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即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 第三,我们永远无法到达我们生命的最高目标,自卑由弱小的婴孩时期产生且是全人类的共同感觉,也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 第四,生活中的乐趣主要是来自于我们缺乏肯定性,生命与生活给予我们平衡之美。 第五,父母的职责无比重要,尤其是母亲,甚至起到决定人生的作用。 第六,认识了自卑,就是超越了自卑。 (展开)
0 有用 真善礼 2019-12-03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0 有用 ta 2019-12-01
感谢!后悔没有早看,这是这类型书中对我最有帮助的一本